close
盆腔,盆腔炎,附件,活血化瘀,下腹

提問: 三年前得了盆腔炎有治? 問題補充: 吃西藥吃怕人,沒有功效,求大夫幫忙,謝了! 医师解答: 此答案由投票選出慢性盆腔炎為婦科一常見病,多發病。是指女性內生殖器,包括子宮、輸卵管、卵巢及周圍結締組織、盆腔腹膜發生的炎癥。炎癥可局限于一個部位,也可幾個部位同時發炎。由于女性盆腔特殊的解剖關系,其盆腔通過輸卵管、子宮、宮頸口與外界相通,加之月經、性生活、分娩、流產及上取節育環等,均給細菌侵入創造了條件,一旦患上慢性盆腔炎,將對婦女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。臨床主要表現為下腹部墜脹、疼痛、腰骶部酸痛、白帶增多,月經失調等。婦科檢查常有子宮活動度受限或固定,兩側或一側附件區壓痛,增厚感。B超檢查示附件區增粗,陶氏腔積液。如有輸卵管積水或炎性包塊,可顯示液性暗區。西醫治療除支持、對癥、抗炎外,尚無更好對策。筆者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現運用中藥內服外用,可取得一定療效,簡述如下。 1 治療方法 1.1 內服方 以少腹逐瘀湯為基礎方,方中靈脂、蒲黃理氣活血,當歸、赤芍活血散瘀,元胡、沒藥活血定痛,炮姜、官桂、小茴香溫經散寒,全方共奏溫經、活血、止痛之效。根據臨床不同證型加減用藥,如寒凝氣滯者,加香附、艾葉;以氣滯血瘀為主者加桃仁、枳殼;以濕熱為主者,加黃柏、魚腥草、敗醬草;兼有輸卵管積水者,可加豬苓、澤瀉;有包塊形成可加三棱、莪術破血逐瘀等。 1.2 外敷方 以活血化瘀、軟堅散結為主,自擬方:大黃、芒硝、玄參、皂刺、三七、乳香、沒藥、冰片;寒凝者加紅藤、敗醬草;包塊形成者加三棱、莪術。以上諸藥共研細末、混勻,以食醋或香油調成糊狀,平攤于紗布上,固定于下腹正中臍恥間,上用熱水袋或熱鹽袋熱熨,每日1~2次,每次1~2h,連用10~20天。 2 典型病例 患者,女,38歲,因“反復下腹墜痛、腰酸”來我院就診。既往體健,22歲完婚,自然分娩兩胎,人流1次,曾放置“O”型節育環,后因月經過多自然脫落,近2年反復下腹部不適、腰酸、白帶增多、月經不規則,諸癥以月經前后加重,重時彎腰困難,曾用各種抗生素,效果不明顯。婦檢:外陰已婚產型,宮頸Ⅱ°糜爛,子宮后位,活動度差,雙附件區壓痛,增厚感,無包塊,B超示雙附件增粗,子宮回聲差,診斷為“慢性盆腔炎”。視舌淡苔白膩,脈細。予少腹逐瘀湯加香附、丹參、紅藤,服藥1周后諸癥明顯好轉,后又加外敷方治療10天。諸癥大減。第2個月于月經前1周服上方5劑,經期停藥,月經后第5天外敷方持續用20天,諸癥基本消 失,隨訪1年無復發。 3 討論 慢性盆腔炎散見于中醫“瘕”、“痛經”、“帶下”等病中,發病多因分娩、流產、宮腔手術、經期不潔、損傷胞宮、胞脈、正氣不足、邪氣乘虛而入,造成氣血阻滯,沖任失調,寒、濕、熱邪蘊積體內,不通則痛,故治療當以活血化瘀,溫經止痛為主,而少腹逐瘀湯正是集上述功效于一身,臨床加減運用,效果明顯。加之外敷方,解決了患者不堅持服藥的矛盾,同時也減少了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。借助藥力及溫熱度通過皮膚、孔竅、輸穴透入體內,一則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促進藥物吸收,二則經脈運行,內達臟腑,疏通經絡,調和氣血,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點滴體會僅供參考。中華康網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mb88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